Loud幣是LoudMarket平臺的原生代幣,最初通過ICO籌集資金,為藝術家和音樂家提供一個去中心化的NFT交易平臺,使他們能夠直接向粉絲出售作品并獲得即時加密貨幣支付。作為基于智能鏈(BSC)的加密貨幣,Loud幣專注于解決傳統音樂產業中藝術家收益分配不均的問題,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作品所有權和交易透明化。其設計初衷是打破中間商壟斷,讓創作者獲得更高比例的收入,同時為買家提供更便宜的NFT購買方式。Loud幣的發行總量和機制遵循智能合約設定,早期市場表現曾吸引部分投資者關注,但后續因流動性不足和生態發展緩慢逐漸邊緣化。
Loud幣曾試圖通過NFT技術革新音樂產業的價值分配模式。全球音樂產業中藝術家僅獲得總利潤的14%,而LoudMarket通過去中心化交易可將大部分收益直接返還創作者。這種模式在2023-2024年NFT熱潮期間獲得過短暫關注,但項目未能持續擴大應用生態。當前Loud幣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市場競爭激烈(如OpenSea、Rarible等成熟平臺已占據主導地位)、技術迭代緩慢(仍依賴BSC基礎架構)以及社區活躍度下降。盡管團隊曾宣稱要拓展音頻NFT之外的應用場景,但實際進展有限,代幣價格長期處于低位震蕩狀態。專業機構評價認為,若無法引入戰略合作伙伴或升級技術框架,Loud幣很難在2025年后的NFT市場復蘇周期中重獲競爭力。
其交易手續費顯著低于傳統NFT平臺,且支持拍賣和一口價兩種銷售模式,為藝術家提供靈活選擇。智能合約自動執行收益分配的特性,消除了傳統版權結算的延遲問題,理論上可實現秒級分賬。LoudMarket早期通過廣義賬戶概念降低使用門檻,用戶僅需錢包地址或簡單標識即可參與交易,這種輕量化設計曾吸引過獨立音樂人群體。然而這些優勢未能轉化為持久吸引力,主要原因在于平臺流動性不足導致NFT轉售困難,且缺乏知名藝人入駐形成標桿效應。相比之下,主流NFT平臺通過聯合大型唱片公司、建立版權庫等方式構建了更穩定的供需關系,而Loud幣的草根路線在熊市周期中顯得尤為脆弱。
使用場景上,Loud幣主要聚焦于音樂和音頻類數字資產的鏈上交易。持有者不僅可用其購買NFT作品,還能參與平臺治理投票決定手續費比例、新功能開發優先級等事項。項目方曾設想將代幣應用于演唱會門票、粉絲打賞等延伸場景,但這些規劃大多停留在白皮書階段。實際應用中,由于BSC鏈上Gas費波動和NFT市場整體萎縮,許多創作者轉向Polygon、Solana等手續費更低的新興鏈發行作品,導致Loud幣使用頻率持續走低。目前僅存的活躍場景是部分東南亞獨立音樂人的小規模作品拍賣,交易額普遍低于1000美元。行業觀察者Loud幣若想重生,可能需要徹底重構經濟模型,例如引入銷毀機制或與流媒體服務聯動,而非繼續局限于已顯疲態的NFT交易賽道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