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ault幣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,最初由EOS生態轉型而來,定位為Web3銀行操作系統,通過區塊鏈技術重塑財富管理、支付、投資和保險等金融領域。Vault幣的前身EOS曾在2017年通過ICO融資42億美元,但由于技術實現與社區治理問題逐漸邊緣化。2025年3月,EOS基金會主導品牌升級,更名為Vaulta,并引入跨鏈互操作性(IBC)和XRAM質押機制,試圖結合傳統金融與DeFi的優勢。其核心架構沿用EOS的C++智能合約技術,同時通過exSat項目實現比特幣UTXO數據存儲,提升交易效率并擴展DeFi應用場景。Vault幣的市值雖未進入主流前列,但憑借獨特的Web3銀行敘事和生態創新,吸引了包括WLFI等機構的戰略投資。
Vault幣的發展前景與其技術落地和生態擴張緊密相關。其Web3銀行定位契合了加密市場合規化趨勢,尤其在RWA(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)領域,Vaulta計劃接入房地產、股票等傳統資產,吸引機構資金。另exSat項目已鎖倉超5413枚BTC(價值約5.87億美元),成為生態增長的核心引擎。XRAM機制允許用戶質押代幣換取RAM并分享BTC計價的Gas費,這種創新經濟模型增強了社區參與度。盡管面臨以太坊和Solana的競爭壓力,Vault幣通過差異化路徑——如專注比特幣生態協同和無網支付功能——可能在小眾市場占據一席之地。若后續能完善EVM兼容性和開發者工具,其技術底層的潛力將進一步釋放。
Vault幣的亮點在于高效資源分配和低門檻金融服務。其XRAM機制解決了EOS時代資源模型復雜的問題,用戶可通過質押靈活獲取RAM,而智能合約支持無中介的跨境支付和自動化財富管理。在東南亞試點中,Vaulta的硬錢包已實現無電支付,適合金融基礎設施薄弱地區。Vault幣交易速度達4000TPS,遠超比特幣,手續費僅為以太坊的1/10,這為高頻小額交易(如供應鏈金融)提供了成本優勢。機構投資者如WLFI看重其與美元穩定幣USD1的協同潛力,計劃在exSat上部署借貸協議,進一步擴展應用場景。
行業評價對Vault幣呈現兩極分化。支持者認為其Web3銀行愿景是區塊鏈金融的必然進化,RAM市場的活躍和exSat的TVL增長證明了生態活力。2025年4月市場暴跌時,Vault幣逆勢上漲30%,顯示資金對其敘事的認可。批評者則Vaulta的技術文檔缺失和1DEX功能不完善暴露了開發短板,X平臺用戶調侃其從以太坊殺手淪為比特幣小弟。中立分析師強調,Vault幣的成敗取決于能否在2025年內完成RWA落地和主流交易所上線,目前其0.8美元的價格仍處于價值洼地,適合高風險偏好者長期布局。

